制作“催泪漫画”的朱彦团队
作者:文字在发布前几分钟才确定
创作出这两幅漫画的,是朱彦和他的团队。朱彦目前在做一个历史类漫画公号的编绘,他告诉北青报记者,两名女孩对望的漫画其实是团队去年12月创作的,当时就引起了很多网友的关注,而今年,有网友自发把原漫画中的2016年改成2017年,随后再一次得到了大量的转发。
朱彦说,网上有很多关于公祭日的纪念方式,但他们想从一个比较小的点作为切口,于是把目光聚集到遇难者中的某一个群体上。在创意阶段,他和团队其他两人共准备了几十种方案,最后选择了两名不同时代的同龄女孩作为漫画的主角。“战争时代的女孩在战火中跑掉了鞋子,穿的也很单薄,而现代的女孩穿着厚棉衣,很暖和,通过这种对比,表达一种现在的人想帮战争中的他们做些事情,但也无能为力的这种心情。”
漫画中,两名女孩的背景是不一样的。据朱彦介绍,左边1937年的女孩背景图是当年日军攻破南京城的照片,右边现代女孩的背景图则是现在南京新街口的照片,而新街口的照片,正是他自己拍的。他和团队希望用这种战乱与繁华的对比,交代出人物的不同历史背景。
“那年乱世如麻,愿你们来世拥有锦绣年华”,这句引发网友共鸣的话,也是朱彦所在团队想出来的。朱彦介绍,当时为了找灵感,他们听了许多关于南京大屠杀的音乐和相关影视作品,加上在此前的工作中,曾经做过关于此事的专题策划,有一定的经验,文案中的每一个字都经过反复地推敲,“当时我们想了好几个版本,这句话是在发布前几分钟才最后确定下来的。”
历时三天左右的时间,这幅漫画出现在了人们的视野。时隔一年之后,它再次被网友大量转发,共同纪念。
“pg电子官网的版权属于全体中国人”
今年12月13日,朱彦和团队延续去年的风格,再次创作了一幅主题为“如果有一天我们能相遇,我一定会告诉你,山河犹在,国泰民安”的漫画,漫画的主角变成了两名不同时代的男孩。北青报记者注意到,漫画中,战争年代身穿军装的男孩手中拿的是枪,而现代男孩手中拿着一部手机,而这,也是朱彦和团队特意设计的。“他们两个人同龄,但做的事情不一样,现代的男孩可以拿着手机在家里发朋友圈,但战争年代的男孩则要拿起枪和敌人抗争,此外手机还有另外一层意思,就是想给过去的人传达现在的信息。”
13日,有很多网友私信朱彦询问,是否能将漫画发到朋友圈和自己的微博上,朱彦的回答都是“可以”,在他和团队看来,这是属于全体中国人的情感和记忆,所以漫画的pg电子官网的版权是对全体中国人开放的。
对于创作这些漫画的初衷,朱彦称,他们想通过漫画表达一种温情的人文关怀,让大家不要忘记这段历史,“遇难者群体不是30万这样一个简单的数据,而是落实到每个人身上”。
文/本报记者 黄筱菁 供图/朱彦
相关链接: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pg电子官网的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