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党的二十大报告深刻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五个方面的中国特色,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正在从蓝图变为现实,中国式现代化厚植绿色底色。党的二十大报告为推进美丽中国建设指明前进方向: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正在为共建清洁美丽的世界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在发展和环境可持续性之间寻找平衡”
今年夏天,在内蒙古鄂尔多斯杭锦旗库布其沙漠沙峰绿谷,来自巴西的网红博主塞米看到不断伸向沙漠腹地的绿色,感叹道:“这里的人们利用无人机植树、飞机播种等科技手段对沙漠进行生态修复,库布其沙漠的治理成效令人惊叹!”
从以前的黄沙蔽日,到如今的绿色奇迹,库布其依靠种植、旅游、光伏等产业增收致富,被联合国列为可借鉴典范,成为中国经济社会绿色转型发展的一个缩影。
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10年来,中国坚持可持续发展,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有力推动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建设:坚持并落实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科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陆域生态保护红线面积占陆域国土面积比例超过30%;推动实施全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森林覆盖率增长到24.02%;全国近岸海域水质优良比例达到81.3%,水清滩净、鱼鸥翔集、人海和谐的美丽海湾不断显现……
“中国生态环境的改善有目共睹。”肯尼亚非洲政策研究所所长卡格万加认为,“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推动全面绿色低碳转型方面的努力富有成效,让人真正领略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即在发展和环境可持续性之间寻找平衡,使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美国国家地理学会中国首席代表哈克尼斯多年来见证了中国生态环境的巨变。他说,经济社会的发展诉求和维系良好的生态系统间经常存在权衡的困难,其他国家可向中国学习如何致力于投资环境基础设施和环境保护。大自然不以国界划分,保护环境需要各国民众加强合作、共同努力。
美国外交学者网站发表文章说,中国生态文明理念包括减排和维护生物多样性等,这使人类超越工业革命和后工业革命的消费方式,进入更高发展阶段,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中国建设生态文明的诸多成功实践,为国际社会提供了具有借鉴意义的宝贵经验。”曾任联合国副秘书长、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的埃里克·索尔海姆评价,人类迫切需要找回自身与地球母亲的和谐关系。中国践行的生态文明理念将得到国际社会越来越多的重视,赢得越来越多支持,为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出更大贡献。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pg电子官网的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